close

「媽媽」真的是一個寂寞、辛苦,又必須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工作,

媽媽們壓力的來源究竟是什麼呢?這個簡單的心理測驗,幫大家重新思考媽媽們情緒低潮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請媽媽們憑直覺選擇下列五個圖中妳特別有感覺的一個圖。

 

A  失落沮喪型

可能無法從教養子女或經營婚姻中得到滿足;或者覺得付出的努力與回收不成正比。

現階段的情緒較為傷心沮喪,缺乏足夠的動力或支持,先天的氣質是屬於較易受壓力影響的,

可能因為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愛不夠,所以有時對於養育子女或是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都存在著矛盾的情感。

 

B  缺乏方向型

可能對子女或婚姻同時有許多規劃,

但參考過多意見的結果,反而導致缺乏方向,有如多頭馬車。

也有可能是自身的成長過程中有過創傷,使得應該前進的能量反而在傷疤的地方不斷打轉。

 

C  完美性格型

這類型的媽媽可能有些強迫型人格的傾向。凡事過分關注細節,追求完美,

與孩子或另一半溝通時可能會較為尖銳,常常被誤會是不易與人相處。

其實是因為自己感覺焦慮、較缺乏彈性與耐性的緣故。

 

D  依賴心重型

內心渴望著關愛和支持,對原生家庭的父母仍有著很強的依戀,

婚前可能被家中照顧得如同小公主般;

或者是希望自己在乎的人都將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

所以讓人覺得有較強的依賴感,個性上較不願意獨立,

在朋友間的個性讓人覺得很容易相處,

但在面對需要轉換變成主要照顧者的「媽媽」角色時,反而會不知所措。

 

E  重新定位型

在人生的追求上有強烈的成就動機,能夠自我肯定,也喜歡自我讚美,

在生活步調上顯得充滿活力,保持正向思考的模式,積極尋找向上發展的機會,

願意付出勤奮的努力、也知道衡量現實與想像的落差,講求實際;

但若是在同一個位置停滯不前太久時,很容易感到不安,而渴望自由。

相對來說,對自我的要求過高,內在攻擊性較強,

因為重視自我肯定,所以有時無意中言語較具攻擊性。

 

SOS!誰來救救我?──遠距離的家庭關係

問:「我先生被派駐在中國工作,長期不在家,

而我是一位沒耐心的母親,情緒起伏很大,會將工作問題帶回家,

所以面對孩子時超沒耐性,久而久之就惡性循環。

我知道問題多半來自於自己,但無力改變現況。從產後就經常處在情緒的低潮,

一直以來家庭問題、經濟壓力和獨自面對教養子女的無可奈何等等問題一直在我的心頭盤旋。

隨著時間愈來愈長,就像是一塊愈來愈沉重的石塊壓在胸口,常常感覺快要喘不過氣來。

我很想要扮演一個「好媽媽」、「好太太」,但一直壓抑自己,

我感覺到好無助,每次對孩子發完脾氣,自己都很想哭,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很差勁的母親。

我努力經營的結果,會不會最後會失敗?

我以為當媽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我應該會覺得很快樂,但是,我愈來愈懷疑這一點了。

請問,我要怎麼讓自己快樂起來?」

回覆:

部分媽媽在經歷了結婚、懷孕、生產、成為母親,

隨之重新投入職場的過程中感受到劇烈的身心變化,

並要面對接踵而來的親職責任、工作壓力與婚姻關係中種種需要處理的問題,

若不正視或即時紓解這些壓力,情緒的低潮期往往令媽媽感到窒息,

甚至可能造成憂鬱症或其他身心失調的狀況。

尤其在面對現實的經濟或工作發展問題時,許多媽媽和另一半,不得不選擇分開兩地的相處模式,

這對於必須獨自面對教養問題的職場媽媽來說,的確會造成沉重的生心理負擔。

我經常與親職教養團體中的職場媽媽討論到這個棘手的問題,這裡提供四個面向與媽媽們一同討論,

主要是衡量當下的因應方式是否符合現實需要,

因為很多時候事情是一體的兩面,換個角度想,常常是危機也是轉機。

 

1. 孩子:

成為人母、看著孩子長大多麼令人驕傲,一個讓你願意無怨無悔付出所愛的生命更是無比的幸福。

但生理上的未知和孩子出生後教養問題所衍生的挫折感,

常常會使媽媽自我懷疑是否扮演好「稱職」的母親角色。

新時代的媽媽通常自我覺察力很強,甚至可以意識到在與孩子相處時的緊張關係,並非來自於孩子本身而是自己的負面情緒。

建議職場媽媽可考慮在孩子放學後,暫時安置在保母班或安親班,平日下班後先給自己適當的喘息時間,

或許時間不用很長,但總是有留給自己一點私人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在與孩子互動時通常也有較佳的相處品質。

若是你發現「工作時想孩子,在家想工作」的頻率很高,或許需要重新檢視是否需要從中擇一,找回做為母親最單純的喜樂。

 

2. 夫妻:夫妻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夥伴,

倘若妻子無法從婚姻關係中得到肯定、包容與滿足,那會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

建議夫妻之雙方先針對彼此目前「遠距離」的問題做討論,除了共同投入家庭以凝聚親子的感情,

更需要撥出「談戀愛」的時間,持續穩定地戀愛關係。

倘若分隔兩地的外在環境已逐漸影響夫妻之間信任感與安全感,

或許兩人必須更進一步討論如何逐步達成共同生活的可能性與計畫。

 

3. 家族:婚姻絕不是小倆口的事;久而久之,也會慢慢產生與公婆、夫家之間的磨合。

如果與長輩相處和睦,公婆也願意分擔教養的重擔,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

但若因個性不合而漸生嫌隙,不論是大鳴大放的表達方式或是默默隱忍的態度,都可能使媽媽更加緊繃。

所以與丈夫討論如何改善或視情況考量移居他處,甚至在獨力照顧孩子的情況下,尋求娘家親人的協助與支持,

凡事不要憋在心中造成內傷,面對養育子女或婚姻的矛盾與衝突時,

媽媽若感受到最實際的幫忙與最溫暖的關愛,往往也比較可以迅速補充耗盡的能量。

 

4. 自己:照顧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

因此重新認識自己與重塑自信心是這個階段的功課,找到有歸屬感的同儕團體,可以讓媽媽感到不再孤單,

此外保留時間給自己,例如,做瑜伽、聽音樂、閱讀有興趣的書籍等等,都可以累積小確幸而成大幸福。

如果調整生活節奏依然無濟於事,此時求助於心理專業人員(如心理師、治療師等等),

透過諮商與多元的心理治療轉換思考模式,重新定位方向,

或許哪個環節小小轉個彎,就能讓內在力量得到釋放,嶄露身心在自由後的芬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a娃李后❤(◕‿◕✿ 的頭像
    Eva娃李后❤(◕‿◕✿

    寶媽咪Eva的部落格ლ(^◡^)我知足;所以我幸福 我寬心;所以我開心

    Eva娃李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